•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我國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節點或來臨
    • 作者:中證網
    • 點擊數:810     發布時間:2012-12-17 05:26:55
    • 分享到:
    我國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節點或來臨。
    關鍵詞:

      工業機器人正在改變著中國制造業的人力生態。

      日前,第十四屆高交會工業機器人與工廠自動化論壇座無虛席,多數人從中看到了工業機器人蘊藏的巨大商機。

      深圳眾為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事業二部總經理常海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的節點已經到來。目前,汽車行業是機器人訂單最大的行業,食品行業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已經成熟,電子行業則是工業機器人應用快的行業。

      人口紅利消失

      “歐洲、美國、日本的生產線自動化比中國超前很多,日本每一萬個工人中有400個是工業機器人,歐盟每一萬個中有250個,而中國只有20個,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前景巨大。”ABB(中國)有限公司運營經理遲永琳在論壇上給出這樣一組數據。

      ABB是一家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提供電力和自動化技術的全球500強企業,因為看到中國工業自動化的潛力,他們早已在上海建立了研發和生產基地。

      同樣看好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還有中國本土公司,如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依托于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研發能力發展壯大。

      新松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表示,2011年中國使用工業機器人22600臺,到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公司三季報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了47.95%。

      業內普遍認為,2014年將成為工業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拐點。這與中國即將經歷的“劉易斯拐點”相關,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枯竭。

      很多專家預測,中國在2014年前后會進入劉易斯拐點,其中的顯著影響是,人口紅利的消失會使自動化水平大幅提高,機械的需求會在今后幾年大規模增長。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使加工制造企業的運營成本不斷增加,招工難問題在沿海地區顯現。

      一位在蘋果生產線上的富士康員工曾對本報記者說,因為趕訂單,他的加班時間每月達到80個小時,月工資超過4000元,這樣的工資水平顯然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

      工業機器人也成為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看好的下一個產業。2011年,郭臺銘曾表示,未來將用30萬臺機器人代替100萬名工人,用來取代生產線上具有單調、重復性高、危險性強等特性的工作。富士康研發出的首批機器人從2010年起已在山西晉城園區投產,2011年該園區的機器人產能將達到一萬臺。

      論壇上,一位富士康PCEBG系統咨詢處員工拒絕向本報透露富士康在工業機器人方面的進展。但近期有媒體報道,進展并不如預計的順利,現在富士康上馬的機器人數量不到30萬臺的1/20。

      與之對應,近年來,為了緩解人力成本壓力,富士康逐漸將生產線轉移到鄭州、成都、煙臺、衡陽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內地城市。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