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筆1億元的信貸資金無法償還,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公司(下稱“賽維”)11月21日被上海農商銀行告上法院。這是資本密集型光伏業遭遇的“銀行起訴第一單”,多位光伏業上市公司高管都向本報稱,擔心該案將成為多米諾骨牌,引爆行業信貸危機。
11月29日,一位接近此次案件的人士稱,“雖然這個案件開庭后,雙方現已初步達成意向選擇和解,但如果最后仍無法解決,還是要通過法律渠道再做判決”。
賽維LDK總裁助理李龍吉則表示,“近期將會有處理結果”。
銀行承壓
上述人士稱,上海農商銀行在2011年4、5月份給賽維蘇州公司提供了1億元的授信,貸款期限為1年半左右。在貸款到期后,銀行內部根據對賽維的情況判斷,提出收貸,但賽維逾期償還,由此提出訴訟。
上海農商銀行董秘劉勇奮坦承,當時貸款給賽維時,行業狀況尚可,沒想到介入之后的第三季度開始行業狀況急轉直下。“在上海農商行的光伏業務貸款中,賽維的貸款額度算是較大的”,劉勇奮介紹,目前行里對光伏業的貸款持謹慎態度,對資質好的還是會適當維持,部分發現問題企業,等貸款到期后,會選擇收貸。
事實上,賽維曝出嚴重債務危機后,在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大部分債權銀行選擇對到期貸款進行續貸。財報顯示,公司三季度負債總額為248.93億元,短期負債為200.9億元。相比去年年末的300多億高負債,已有所緩解。
然而中小型銀行卻不堪負累。財報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上海農商行實現凈利潤30.56億,同比僅增長5.4%。而資產規模相近的重慶農商行則有超過40%的凈利潤增幅。
此外,上海農商行前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與不良貸款率“雙升”,不良貸款總額為25.04億,增長28.42%;不良貸款率為1.34%,比上年末增加0.17個百分點。
或許正是這些壓力,使得上海農商行一紙訴狀將賽維告上法庭,同時,上海農商行決心在收回對賽維的這筆款項后,不再續貸。
拯救賽維
盡管有地方政府鼎力支持,但在光伏業整體形勢下滑的大環境下,賽維的想要走出危機并不容易。
記者獲悉,此次上海銀行1億元貸款的發放對象——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已經不能維持生產。一位不久前從賽維蘇州公司離職的銷售人員向本報透露,“蘇州廠原規劃為賽維最大的組件生產基地,后因現金流緊缺、訂單減少等原因,在去年年底已經不能正常生產”。
該人士曾在2011年9月簽署一筆合同,當時的組件簽約價格為每瓦8.2元,一個月后交付產品時,市場價格已經跌至7元。“簽約價和市場價的落差,成為客戶回款的障礙,現在組件價格已經跌到4元左右。”“組件市場價的暴跌,也是影響蘇州工廠經營的重要原因,其實賽維的組件產品質量沒有問題,但硬成本不具優勢。”該人士稱,
資金上的困窘,使得公司內部員工7月份的工資直至10月才發放,蘇州工廠更遭到供應商的圍堵。一位遭受賽維蘇州工廠欠款高達數千萬元的供應商向本報透露,由于正常的渠道索要欠款無果,供應商們想盡各種辦法,甚至將卡車直接開到工廠里面,組件、硅片,看到什么拿什么,工廠完全沒有人管理,等到將幾卡車裝完了,才有賽維的人出來,但也沒有辦法。
該供應商稱,自己的數千萬欠款是通過賽維LDK的高層以組件產品抵欠款的方式解決的。“本來銷售完,可以拿到幾千萬資金,可現在還得賣組件去換錢。不過,這還算好的,有的供應商連這個也拿不到。”
上述賽維前銷售人員向本報透露,事實上,即便是以組件抵欠款,也是要打折扣的,“通常,組件的市場價如果是4元,抵款的價格則是5元,具體項目有所差別。”
今年以來,賽維LDK蘇州廠致力于組件庫存的消化,一部分作為供應商的抵款,一部分用作光伏電站EPC(設計、采購、施工),將組件向下游轉移。
自10月22日,新余市國資參股40%的恒瑞新能源,收購賽維19.9%的股份之后,賽維又開始頻頻向外傳遞投資性的新消息,之后賽維與多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賽維公司上半年凈利潤虧損為10.8億元人民幣,第二季度毛利率為負39.1%。
業內有消息稱,商務部、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和36家銀行機構代表在保定召開的交流會上達成共識,對光伏企業“保大棄小”,賽維則是指定“保大”的企業之一。
一位不愿具名的銀行業分析師透露,“事實上,賽維的貸款暫時無法理清,包括招商銀行在內的幾家較大的債權銀行也已經默認不清收的態度,選擇銀行自己內部消化,或者看后續能否再支援賽維”。2010年,賽維LDK與國開行簽訂總額度達60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合作協議,刷新了國內光伏行業授信額度的歷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