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財政和貨幣政策同時調整 4萬億資金力撬內需
    • 點擊數:522     發布時間:2008-11-22 10:51:02
    • 分享到:
    關鍵詞:

        在世界金融危機日趨嚴峻、我國經濟遭受沖擊日益顯現的背景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將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在今后兩年多時間內安排4萬億元資金強力啟動內需,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10多年來貨幣政策首次轉為“適度寬松”

      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不利影響,必須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確定出臺進一步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這十大舉措力度大,出手快,發出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強烈政策信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以投資為例,中國去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為13.7萬億元,而這次新安排的擴大內需投資規模到2010年底僅兩年多時間內達4萬億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十分明顯。

        綜合各方專家判斷看,這次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不利影響大于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前外需減弱,一些企業出現經營困難,投資下滑,內需不振,如果不及時采取有力措施,中國經濟存在下滑的風險。此時重新啟用積極的財政政策,配合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擴大投資規模啟動國內需求,是應時之需、必要之策。

      這次也是中國10多年來貨幣政策中首次使用“寬松”的說法。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意在增加貨幣供給,在繼續穩定價格總水平的同時,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1998年在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針對經濟中呈現的物價上漲過快、投資信貸高增等現象,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如今,貨幣政策轉為“適度寬松”,意味在貨幣供給取向上進行重大轉變。

      利率仍有下調空間

      “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松,是基于政府對當前通脹已經得到控制,但與去年相比,當前防經濟下滑和通縮已經成為首要任務的判斷。”西南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解學成表示。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這一次貨幣政策的轉向,體現了政府對目前的形勢比較擔心。首先是國際經濟沒有看到底,盡管各國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從目前各國的數據來看,經濟下滑的趨勢還沒有止住。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全球經濟環境與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時不同,現在是以發達國家為首,全球各大經濟體都出現了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把自己的內需拉動起來,在短期內要保持經濟相對較快的發展。

      近兩個月以來,央行三次降息、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央票發行以及取消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硬約束等,已向市場明確傳導出了“轉向”信號。

      對于此次中央明確提出貨幣政策轉變為“適度寬松”,莊健認為,除已經在采取的措施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利率仍有一定的空間。他還提出,要特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否則光靠放松信貸額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同時還要適度推動某些方面的改革進程,例如農村金融等。

      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測,快速降息不會使得市場感到意外,并且存款利率可能降得更多。他預計年內存款利率將下降27-72個基點,貸款利率下降27-54個基點。另外,存款準備金率可能大幅度地下調,定向票據也可能分批解凍。解學成則認為存款準備金率應下調至10%。

      不過,莊健仍然提醒說,適度寬松卻并不能全面放松,他認為全面放松也是有問題的。他指出,雖然目前通脹不是主要問題,但如果沿用原來拉動經濟的辦法,未來還是會有通脹的可能性。(綜合本報記者和新華社記者報道)(上海證券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