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毫無疑問,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創新已經成為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引擎。當前的市場環境要求企業必須盡可能提升公司產品線的交付能力——從創意開發、概念設計、詳細設計到產品制造、調試和維護,在產品的整個生產周期內,創新方案的形成要快于和優于競爭對手,還必須保證產品的高品質和最大化的競爭差異。
毫無疑問,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創新已經成為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引擎。當前的市場環境要求企業必須盡可能提升公司產品線的交付能力——從創意開發、概念設計、詳細設計到產品制造、調試和維護,在產品的整個生產周期內,創新方案的形成要快于和優于競爭對手,還必須保證產品的高品質和最大化的競爭差異。這時,CEO們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創新才是最有效的?
在傳統的觀念中,創新是一個偶然事件,很多人認為一個創意或新的設計更多的來自于研發人員的靈感,這是變幻莫測而不可復制的,因而根本無法進行管理。國內公司的創新多依賴于研發團隊的規模和經驗,往往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卻收效甚微。而對于一些以創新為驅動力的國際化大公司來說,早已找到了一條“系統化”的創新之路——這種新的理念認為,創新過程是可以系統化進行管理的,而且該過程的關鍵是對創造性解決問題要素的深層次理解并制定有效的決策。系統創新能力必須通過決策者的領導力、內部的推動、創新技巧培訓和導入創新平臺(計算機輔助創新信息系統)進行培養。具備了這些要素,企業就能從偶發的基于個人靈感的創新進化到可重復、可管理、高效的創新。
9月2日,由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環球工程技術集團(GET)與清華大學電機系共同發起的“蒲公英創新中心”成立。發起方表示,將以該中心為依托,進一步擴大系統創新技術(SI)在中國的影響力,加強系統創新技術在企業間的應用深度和廣度,打造系統創新技術應用示范基地,并為國內研發型組織,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從知識挖掘、技術戰略、概念設計、專利突破到營銷創新等一系列專業化的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持。
蒲公英創新中心的三家發起方各有優勢:清華大學擁有人才和技術的雄厚儲備,并在工程技術創新和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進行著不懈追求。GET集團是知名的CAI(計算機輔助創新)和工程仿真技術與服務提供商,由她引入的美國發明機器公司(IMC)的Goldfire Innovator軟件是一套完整的實現知識挖掘和計算機輔助系統創新的開發環境,英特爾、惠普、福特、摩托羅拉等知名公司都曾使用該軟件解決了大量的工程技術問題并取得巨大效益。易能立方則專注于能源、能效等領域創新技術的研發和項目孵化,同時致力于為高成長型技術企業提供技術和管理創新咨詢服務。
“其實,成立‘蒲公英創新中心’就是為了圍繞整個技術創新價值鏈向各類研發型組織提供創新服務。”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健向記者表示。他說,中國的許多企業創新思想還相對傳統,導致創新的效率不高,而“蒲公英創新中心”則會將系統創新的理念傳遞到企業中間。
在筆者看來,中國企業創新的大環境其實不甚樂觀。一是很多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不高、投入不足,二是在許多領域,雖然有國家政策資金的支持,但投入產出比卻并不高。在某些行業,由于知識產權等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導致企業對于自主創新缺乏信心和耐心。而由此導致的結果即是,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存在巨大障礙。在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下,“創新”已成為產業與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命題,尋找有效創新的途徑已經迫在眉睫。國際大公司的一些先進研發管理理念亟待引入中國,如將創新委外給專業的創新機構,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節省成本。
這或將成為“蒲公英創新中心”未來的商業模式之一,但對創新中心具體的運作方式,發起方表示還在不斷探索和完善之中。于9月2日創新中心成立當日,一場針對創新服務商業模式的研討會同期舉行。來自各發起方、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及媒體的代表針對企業和研發機構在創新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創新中心在推動創新中可能發揮的作用等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健表示,這是一種新的思路,目前可能只有5%的中國企業了解自己在這方面的需求,“蒲公英創新中心”的第一批合作伙伴很可能就出自這些企業。而今后,隨著創新力逐漸取代成本力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無論是以創新鍛造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還是科技型的中小企業,都可能與“蒲公英創新中心”達成協作。
“對于創新中心的商業模式我們還在探討。但可以肯定的是,圍繞創新的咨詢服務是一個朝陽產業。未來是一片藍海,而我們剛剛開始在小溪里學步。我們可能面臨不同層面的競爭,但我們相信會找到屬于‘蒲公英創新中心’獨有的定位和發展路徑。”王健說。
讓我們拭目以待,期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源于“蒲公英”的創新種子隨風飛揚。借用一句來自易能立方微博粉絲的評論,那將是一幅多么浪漫和富于畫面感的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