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國際金融協會總裁:中國經濟放緩是自然現象
    • 點擊數:1633     發布時間:2012-09-20 17:20:00
    • 分享到:
    查爾斯·達拉拉1993年7月開始擔任國際金融協會的總裁。在加入國際金融協會之前,達拉拉是摩根大通的董事總經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達拉拉在美國政府擔任諸多高層職務。1989年5月到1991年6月,被喬治·布什總統任命為美國財政部主管國際事務的助理財政部長。
    關鍵詞:

        來源:北京晚報   

                      

        查爾斯·達拉拉1993年7月開始擔任國際金融協會的總裁。在加入國際金融協會之前,達拉拉是摩根大通的董事總經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達拉拉在美國政府擔任諸多高層職務。1989年5月到1991年6月,被喬治·布什總統任命為美國財政部主管國際事務的助理財政部長。

        “現在全球經濟陷入了自2009年春以來最為艱難的困境中。”剛剛從歐洲趕到北京的國際金融協會總裁查爾斯·達拉拉神情肅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逃過全球經濟低迷的“魔掌”。那么,對于全球經濟的未來,對于中國經濟的未來,曾領導了歷史上最大的主權債務重組的查爾斯·達拉拉又會有哪些判斷呢?

        歐洲經濟可能會更糟

        9月18日,歐元兌美元震蕩收跌。由于過去兩周美聯儲及歐洲央行推出新的寬松貨幣措施的利好作用逐步消散,投資者將目光再度轉向全球經濟增長及歐債危機的前景上。達拉拉認為,市場應當再度支持希臘,以使該國經濟重返增長軌道。當希臘與各方達成一致時,國際援助計劃至少應當延長兩年。同時他擔憂,歐洲經濟基本進入衰退期,有可能變得更糟糕。

        要提振歐元,達拉拉認為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諸如歐洲央行對歐洲的銀行統一監管;對西班牙銀行業進行重組等舉措。他相信通過努力,整個歐元區是完全有潛力來渡過危機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這17個成員國必須達成一致,“也就是說他們想要一個統一的未來,還是一個分裂的未來,這要看17個成員國是不是能達成一致性的意見。”

        經濟減速緣自結構調整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有投資者擔心未來的發展前景,畢竟大環境不好,市場也會低迷。不過達拉拉指出,中國經濟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高速增長之后適當減速,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投資者對此無需過于擔憂。

        達拉拉不止在一個場合提及中國經濟的未來,他表示,其實從過去來看,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不平衡的、不協調的和不可持續的。在他看來,中國目前的經濟減速正是為了在今后實現一種可以避免環境惡化、主要由內需拉動的可持續發展。他同時注意到,中國銀行系統開始注重對信貸的監管,緊縮貸款規模,央行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貸款利率以減少貨幣供應和抑制信貸需求,這些措施都是為了給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降溫”。

        達拉拉表示,中國經濟減速,是其宏觀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有通過調整,中國經濟才能實現平衡的、由內需拉動的可持續增長模式。他此前曾指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應當發揮匯率政策和匯率工具的作用,“人民幣逐步升值實際上利大于弊,它可以平抑通貨膨脹,從而有利于央行實施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它可以提高數億中國居民的購買能力,從而降低進口成本;它有助于中國購買更多急需的高新技術,從而支持中國經濟更快實現產業升級。”

        達拉拉稱,目前中國在經濟結構方面也需要有相應的調整,比如對稅制進行、進行醫療改革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內需,整個經濟發展的方向才能得以重新引導,“現在中國對外貿過度依賴,過度依賴性就會產生一定的脆弱性。”

        政策協調迫在眉睫

        經濟全球化,政策也需要步伐一致。達拉拉稱,加強全球政策協調迫在眉睫,這其中包括在最高政治層面達成相互一致的目標、紀律和義務,特別是一些具有系統重要性的經濟體,應當為全球經濟振興承擔更多的義務。

        達拉拉此前發表演講指出,鑒于歐洲、日本以及諸多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美國和中國應當盡最大努力促使經濟增長,這對全球經濟復蘇意義重大。此外,在許多國家面臨財政困難、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受到威脅之際,應當進一步發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比如,在解決歐債危機過程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僅有責任推動關鍵的經濟改革,而且應當幫助市場重樹信心。

        本報記者于建 文并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