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科技日報
美國時間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初裁結果: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行為,并提出了高達31.14%至249.96%的反傾銷稅,且此次公布的反傾銷稅將會疊加在此前的反補貼稅(稅率為2.9%—4.73%)之上。分析人士稱——“雙反”或引發國內光伏業雙重轉折
幾天來,美國對華“雙反”所激起的震蕩都堪稱近年少有的強烈。
“如此高額的反傾銷稅對于中國多晶硅光伏業無疑會產生巨大影響,此前的低成本優勢將在美國市場上盡失,國內光伏企業應該把更多的目光轉向國內市場。”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強表示。
有分析人士稱,此次美國“雙反”或將成為中國光伏產業雙重轉折的一個標志:其一,讓企業深刻地了解到過度依賴海外市場的被動性,倒逼他們“轉身”,將產業的未來更多寄托于國內市場的拓展;其二,經過此次“雙反”,在技術路線上,整個產業將由晶硅向薄膜加快轉型。
為何應該“轉身”國內
對于“雙反”背景下中國光伏產業的處境,全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如果美國的‘雙反’最終按照初裁結果執行,會在一定時間內影響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美國。”但他認為,對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應該變危為機,“調整太陽能結構,加速企業的整合和技術進步,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
中投顧問也曾發布分析報告稱,“現階段中國光伏企業要利用好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擴大自身的競爭優勢,為搶占未來光伏市場大規模爆發帶來的市場機遇布局謀篇。”在業內人士看來,相關的“市場機遇”就包括潛力巨大的國內光伏市場。
據獨立的光伏設備研究機構NPD Solarbuzz的最新報告,中國市場2011年的光伏需求已增長至2750兆瓦,成為僅次于德國和意大利的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場。它甚至預計,2012年中國可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
“國內市場的潛力是公認的”。林柏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多次呼吁,中國光伏企業應該注重國內市場的發展;而政府應該出臺更多的扶持和刺激政策,激發國內市場的開啟。他預計,未來,包括屋頂項目以及光伏建筑一體化等在內的光伏應用市場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事實上,去年年底至今,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多次出臺相關政策,以刺激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的升級。
2月1日,財政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關于做好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標志著第四期“金太陽”光伏屋頂工程正式啟動。據悉,第四期“金太陽”政策主要針對的終端,是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旨在加快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業內預計,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的規模將超過2011年600兆瓦的規劃量。
工信部制定的光伏“十二五規劃”也對“平價上網”作出了預期:到2015年,光伏系統成本將下降到1.5萬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時,配電側達到“平價上網”;到2020年,系統成本下降到1萬元/千瓦,發電成本達到0.6元/千瓦時,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在主要電力市場實現有效競爭。
業內人士認為,一旦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實現,中國光伏業將徹底完成從政府補貼型產業向市場驅動型產業的轉變,其應用市場將會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