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利潤下滑的根源在哪里?
因為原奶生產成本提升,導致乳業生產成本壓力增大。據數據顯示,2008年1-2月份,乳制品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2.55億元,同比增長29.35%。利潤總額為8.37億元,同比下降8.96%。毛利率為17.94%,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19個百分點,行業的利潤增速下降到歷史最低點,2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市場的不景氣,使眾多乳品企業紛紛壓低原奶收購價格、提高收購標準,奶農處于虧損狀態;行業景氣時,企業會放寬收購標準,也會提高收購價格,但是價格提升的幅度也大大低于因為原料成本增加的幅度,奶農獲利仍甚少。這大大地降低了奶農的信心,于是出現了“屠牛宰犢、清場退出”的現象,這將直接導致原奶供應減少,加劇行業發展的雪霜!
飼草料價格上升,是乳業冬天出現的始作俑者!
各國經濟增速,中產階級人數增多,對各種生產資料的消耗能力大大增強;美國等發達國家用大豆、玉米等材料,研發生物能源,導致其消耗量大大提高。生產原料的減少,導致奶牛的飼草料售價升高,飼草料約占總生產成本的70%左右,而在部分地區玉米價格比2006年上漲了14.05%,豆粕上漲了20.5%,麥麩上漲了12.5%,東北洋草上漲了46%,成本的大幅上揚,極大地在擠兌著乳業的利潤。
中國乳業如何升位?
從大環境來說,中國乳業是幸運的!搭上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順風車,也扎根于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強的泱泱中華,人們的消費能力急劇提升。蒙牛的牛根生說,中國食品行業最容易出現世界級巨頭!總體來看,乳業發展比較健康,總銷售額還在成長,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和人們消費能力有持續的增長,給乳業發展留下充足的空間。
乳業目前遇到的“冬天”,正是新一輪比賽的開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用心良苦的政策,大力打造比較健康良性的生態環境,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這對乳企是一個利好消息,降低了低端乳品企業攪局的機會,讓大家能夠更加集中心力,進行良性的競爭。
那么,面對原材料漲價,中國奶企該何去何從?
首先,奶企應該利用好“危機的巨大動力”,及時做好企業綜合實力的“升位”,以適應競爭的需要。
戰后日本從1962年開始,遭遇了經濟危機,對各行業有很大的影響,而松下企業在松下幸之助的帶領下,通過狠抓生產、精簡成本、提高人員生產率等手段,在行業內其他公司經營每況愈下甚至倒閉的情況下,松下電器的業績不降反升,創造了一個經營奇跡,而且也磨練了一支能征善戰的高效隊伍,為隨后的遠征世界的航程奠定了基礎!
其次,要對現有奶源模式進行創新。
奶企、飼料公司、奶農、政府資源有效整合形成利益共同體,加速奶牛養殖業向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整合產業上下游資源,形成一條龍式價值充分利用,解決奶業存在的飼草料成本難以掌控、奶農與奶企關系緊張、養殖業管理和生產水平低下等問題。
再次,優化產品結構,產品、品牌同步升位,把競爭提升至差異化、功能化、品牌化的價值營銷的高度,避免陷入低層次的價格競爭的泥潭!
國外發展成熟的乳業品牌,其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量超過45%,像奶粉、冰淇淋、奶酪、酸奶、高端奶等是盈利主要來源,對照之下,中國乳業產品結構優化還有空間!
蒙牛的特侖蘇就是典型價值傳播的成功例子,憑借精準的定位,開發出高質量的產品,設計出高品位的包裝,在超市進行有效的終端價值傳播;在廣告制作上,挖掘產品、品牌的內在價值,并精選廣告的投放渠道,做到低成本有效傳播。沒有借助明星的力量,著重價值的挖掘和有效傳遞,特侖蘇成了乳業的經典傳奇!
中小奶企的專業化生存
乳品競爭已經進入規模化、科技化、品牌化、資本化的競爭階段,淘汰大批不適應企業,行業進一步集中,將是大勢所趨!中小奶企要想在競爭中存活下來,出路大概有:
產品往專業化發展,找到被奶業巨頭忽略或許舍棄的有潛力的產品機會,集中所有資源做到專業,在中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內,占位一小塊市場,也能活得很滋潤;
地方奶企抱團聯合,做地頭蛇。地方奶企聯合,成為一個地方奶業巨頭,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進行奶源、渠道、技術、品牌等資源的整合,構造一條完整的、無內耗的、高科技、利地(方)利民(眾)、多方共贏的奶業生態鏈。在被乳業巨頭一個個擊破前,進行抱團成長,占領各項資源,提高終端談判能力和與乳業巨頭競爭的能力;
如果覺得自身實力無法競爭,提前做好準備,或引入巨頭共同經營,或賣個好價錢。
中國巨大的市場和不斷增長的消費潛力,不知讓多少國際乳業巨頭垂涎不已,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規范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也陸續出臺,大環境向好。
冬天來了,眾多不適應的、低層次競爭的奶企必將被無情地淘汰。但冬天必將離去,來年春天的鮮花更美、陽光更加燦爛!
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李光斗出身于市場營銷第一線,參與并策動了中國VCD和乳業營銷大戰,被評為影響中國營銷進程的風云人物,并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EMBA品牌學特聘教授,李光斗自1990年開始從事市場營銷和品牌策劃工作,先后擔任伊利集團、蒙牛乳業、廣日電梯、民生藥業、古越龍山、招商銀行、交通銀行、長虹、德爾惠、喜臨門集團等全國數十家著名企業的常年品牌戰略和營銷廣告顧問,親歷了改革開放后中國品牌發展的歷程,具有豐富的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經驗,榮獲中國策劃業杰出功勛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