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兩大石油企業而言,油價下挫將扭轉前三季度的煉油虧損之勢,但基礎化工業卻因此出現相當多不確定因素,業績分化格局也將更加明顯。
之前中石化曾將盈虧平衡點定在76美元/桶左右,昨天中石化一位管理層人士對本報記者說,(現在油價下跌)一兩天肯定不會起什么作用。言下之意是,在震蕩格局下仍然要看平均價格,特別是第四季度油價整體走向是否處于較低水平。但國信證券研究員李晨認為,兩家石油公司的煉油利潤可能已確認,但是否產生暴利還很難說。
申銀萬國10月7日發布的化工周報稱,油價在88美元/桶時(即10月5日),國內成品油不含稅的價格已首次微幅超過了東南亞地區相關價格。中石油在三季度環比就會有50%的利潤增長,這也是25家主要石化企業中唯一一家環比逆轉的企業。如果油價維持,那么四季度國內煉油行業有望盈利。
不過,油價下跌將使石油公司的化工業務如乙烯、合成橡膠(資訊,行情)等受到影響。國信證券分析師邱偉認為,未來化工產品走勢將隨需求減弱,促使產業進入一個不利環境之中。招商證券張志宏也認為,未來國際市場的貿易流向也將對化工的上游產品產生沖擊。
農藥類的草甘膦價格在10月的第一周內下滑了近39%,為34000元/噸,其次,尿素和天然橡膠(資訊,行情)價格也在近期的一周內跌幅達到15%到近27%之間,名列跌幅榜前三。如果產品需求在國內,原料成本又有大幅下降的產品,未來將會有發展空間,比如一些日化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