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復雜系統自學習“逆最優”理論與方法專題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本次專題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自動化學會承辦,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共計70余人現場參會,圍繞實際復雜系統最優運行建模等非共識議題,共同探討復雜非線性系統自學習“逆最優”發展路徑。
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孟飛出席。中國自動化學會特聘顧問、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少遠,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肖峰,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監事長、安徽大學教授孫長銀,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武漢大學教授張俊作主旨報告。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魏慶來,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于慧,英國劍橋大學助理教授那曉翔作專題報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卓主持報告環節。中國科協第十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晨主持圓桌討論環節。
楊孟飛理事長出席論壇
李少遠教授作題為“基于‘智能’增強的預測控制 (Learning-Enhanced MPC)”的報告
肖峰教授作題為“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統的協同控制與優化”的報告
張俊教授作題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科學智能(AI4S)的復雜電力系統數智化關鍵技術與應用”的報告
孫長銀教授作題為“試錯驅動具身智能學習與進化”的報告
魏慶來研究員作題為“自學習最優控制”的報告
于慧教授作題為“Hybrid Intelligence for facial expression perception and generation”的報告
那曉翔助理教授作題為“Measurement, Assessment and Modelling of Heavy Goods Vehicle Energy Consumption”的報告
卓教授主持報告
圓桌討論環節,各位專家圍繞“大模型推理技術如何賦能智能控制的發展”“閉環式的感知決策控制‘控制-決策-推理’的實際應用”“具身智能逆最優理論在機器人系統控制的實踐與挑戰”“人工智能驅動智能交通系統的優化與管理”“智能控制與系統賦能學術期刊發展”等學科交叉領域的熱點議題展開研討,不僅深化了對核心科學問題的認知,也為技術創新、期刊發展注入多元思考視角。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