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面對挑戰與機遇 環保產業需培育新業態
    • 點擊數:1215     發布時間:2022-01-04 20:51:02
    • 分享到: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調查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為14.1%,2020年規模達到1.95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約7.3%。其中,環境服務營業收入約1.2萬億元,同比增長約9.7%。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日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力量,環保產業目前發展現狀如何?面臨哪些挑戰?未來的發展機會在哪里?業內專家認為,環保產業將成規模持續增長,同時會面臨一些問題,需培育產業發展新業態。

    營收有望突破3萬億元

    在政策支持下,經過多年發展,環保產業領域不斷拓展,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調查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為14.1%,2020年規模達到1.95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約7.3%。其中,環境服務營業收入約1.2萬億元,同比增長約9.7%。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政策與集聚區專委會副秘書長辛璐說,不同于一般經濟產業,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策引導型產業。“近年來,隨著政策落地實施,釋放出污染防治市場需求,帶動環保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環保產業,為綠色發展和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已成為我國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保產業研究室主任趙云皓看來,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現實需要。“因此,新形勢下,面臨統籌污染治理、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新任務,環保產業發展面臨新機遇。”

    辛璐也表示,環保產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十四五”仍將處于重要的發展機遇期。“預計‘十四五’期間環保產業規模預計將以9%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有望突破3萬億元。”

    面臨哪些挑戰

    環保產業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發展還面臨著一些挑戰。

    “技術創新有待加強。”辛璐說,我國環保產業技術水平實現較大幅度提升,但缺乏基礎性、開拓性、顛覆性技術創新;高端設備市場占有率不高,一些關鍵設備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此外,環保企業更多地關注末端治理、表面修復和局部改善,而忽視了源頭化、大規模、整體性污染治理和風險管控的理念、技術和模式。

    “政策、標準、法規等有待繼續完善。例如,目前土壤修復領域出臺的管理政策很多,但場地修復環境監管政策的合理性和實用性仍需要進一步優化,應牢牢抓住‘污染者是修復的第一責任人’這一核心,引導修復行業逐步向規范化、可持續化發展。”趙云皓說,目前,環保項目還面臨投入不足、結構不合理、投資回報機制缺失等問題。特別是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最為突出,“資金問題依然是困擾環保產業發展的攔路虎。”

    此外,趙云皓表示,與其他行業相比,在環保領域,新興環境問題不斷出現,需要技術儲備、商業模式、配套政策快速調整變化,同時也需要市場主體很快適應形勢變化。

    培育產業發展新業態

    面臨挑戰與機遇,趙云皓表示,環保產業發展需采取新思路,開創新格局,培育產業發展新業態,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趙云皓表示,具體而言,要優化大氣污染防治業務布局,支撐綠色低碳發展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培育水生態環境保護龍頭及專精特新企業,支撐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鼓勵固廢污染防治與土壤修復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應用推廣,支撐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推動生態修復領域重大項目及碳匯政策落地實施,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技術與產業發展,助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比如,水生態環境保護行業,城鎮污水管網、污泥處理處置、農村污水處理等領域設施建設與維護短板突出,污水資源化、智慧水務等產業業態處于起步階段,將重點向著‘兩極’發展,一是具備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實力和資產資本運營能力的中央及地方國資控股環保集團,二是掌握核心產業技術、精細化運維能力的 專精特新企業。”

    辛璐說,環保企業應更加關注碳監測、智慧環保等帶動的環境監測領域,其次是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水污染防治領域。“在環境監測領域,‘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補齊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與水生態環境、溫室氣體排放等監測短板,建立基于現代感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環境監測產品將向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以滿足對環境全方位監測的要求。”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