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本站動態

    資訊頻道

    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契機
    • 廠商:控制網
    • 作者:梁秀璟
    • 點擊數:9281     發布時間:2015-06-17 17:17:00
    • 分享到:
    “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動機。中國企業借勢這股東風,能夠多大程度地走出國門,走向國際,拓展海外市場,或許將成為若干年后,評判“一帶一路”戰略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

        中國企業似乎都是把“走出國門”作為終極目標的。評價一家企業做的如何?人們習慣性地會問:是跨國企業嗎?從某種角度來想,華為、聯想等企業之所以在國內的地位十分穩固,大多也是因為其將業務較早地擴展到了海外市場。而阿里巴巴去年在美國的成功上市,更是又一次刺激了中國企業家的心,并堅定了“走出去”的信念。

        如今,“一帶一路”概念的提出,對國際間的基礎建設,經濟貿易和政治格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與沿線各國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國際化等領域,都將迎來共創共享的新時代,也勢必會加大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機會。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近年來,中國國家領導人出訪時,屢屢推銷中國高鐵。如今,在世界各大洲,中國高鐵都在努力積極參與,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至少與20個多家進行了高鐵合作或者洽談。

        與高鐵一樣緊鑼密鼓布局“走出去”戰略的的還有核電。就在記者成稿的前一天(2015年6月16日),中核集團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福建,面向全球組織召開“華龍一號”技術推介會,推介中國先進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技術,以及中國裝備制造能力和融資優勢,并向全球提供核電一體化方案,推進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開啟中國核電“一帶一路”互利共贏布局。
    同一天,國家總理李克強到訪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并提出殷切期望,其中一條就是:要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主動對接相關國家需求,通過對外工程承包和投資等,帶動中國裝備協作配套“走出去”,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促進中國制造升級。

        由此可見,國家在積極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同時,正在抓緊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

        雖然,“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絕佳的“走出去”的機遇,但是“走出去”又談何容易。既要有技術的積累,也要有品牌的沉淀,更重要的是還要懂得資本運作的原理和規律。作為國內自動化領域較早開始國際化拓展的廠商之一——和利時,繼2008年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后,開啟了一系列國際化運作。先后成功收購新加坡Concord公司和Bond公司,并中標新加坡地鐵湯申線綜合監控系統等。和利時集團董事長賀劍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動化無國界,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歸根結底還是要想辦法提升自身的能力。一方面深入行業,瞄準前沿技術,同時還需要做好與國際市場的對接。不僅要做到產品的對接,同時也要做到管理的對接,尤其是要吸引國際化的人才。如果只是簡單地把中國員工外派到海外公司,那只能算是在海外建立了一個中國人的公司,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公司。”

        馬云在阿里巴巴成功上市后對于“全球化”有過這樣的表達:“全球化不等于簡單的在國外建一個工廠。全球化的核心思想是以全球化的價值體系,去改變和幫助別人。這才是全球化。”

        由此可見,“走出去”并不僅僅是跨出國門,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到國外的市場與價值體系。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硬件建設也許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還是理念的轉變。國內的企業可以通過購進先進的設備、完善的生產線來快速縮短與國外先進企業的差距,但是,如果不能將國際化的理念運用到企業的日常管理運營商,恐怕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去”。

        “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動機。中國企業借勢這股東風,能夠多大程度地走出國門,走向國際,拓展海外市場,或許將成為若干年后,評判“一帶一路”戰略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