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首要在“創”核心在“眾”

    日前,由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完成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論初探》一書在北京首發。這是我國首部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研究對象,以內涵解讀、理論提煉為主,同時兼顧政策探討與經驗總結的研究性著作。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要在‘創’、核心在‘眾’。”課題組負責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雙創”實質上是一場改革,是力求以政府自我改革和匯聚大眾力量推動制度變遷和防止路徑鎖定,是對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路徑創新。

    記者:在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深刻認識“雙創”的內涵和重大意義?

    王昌林: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雙創”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要求,它既強調了人力資源的主體作用,也強調了創新、創業的關鍵作用,并把三者很好結合起來。可以講,“雙創”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重大行動。

    新時代下,我國經濟怎么轉向高質量發展?關鍵還是要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抵消我國要素成本上升的劣勢,重塑經濟競爭的優勢,破解日趨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推動中國經濟走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

    記者:目前我國“雙創”發展已成燎原之勢。如何科學評價“雙創”成效?

    王昌林:近年來,我國“雙創”蓬勃發展,形成創新創業浪潮,成為經濟運行中的一大亮點,對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國內外對“雙創”尚無統一評價指標,我們主要從新創辦企業情況、創業投資發展情況、并購與上市情況、創新活動情況、勞動就業情況等幾個方面來評價:

    從新創辦情況指標看,一國新創辦企業的數量多少、擁有企業的密度高低,是反映創新發展水平和經濟繁榮程度的重要標志。統計顯示,2017年全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提高到1.66萬戶。在2017年全球產生的57家獨角獸企業中,中國有18家。

    創業投資是國內外公認的衡量創業創新活動情況的硬指標和晴雨表。據統計,近年來我國創業投資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2017年,全國早期投資147.43億元,同比增長20.4%;創業投資金額達到2025.88億元,同比增長54.3%。

    此外,“雙創”對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帶動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課題組提出從4個維度考量“雙創”生態系統,在這一視角下,如何營造良好的“雙創”生態系統?

    王昌林:綜合國內外研究,我們認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有“四個維度”:一是機構或要素維度,包括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及其相關的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等主體的數量和質量;二是結構維度,即這些要素和機構是按什么比例進行配置的,不同的組合決定了系統的運行效率;三是機制維度,主要指協調機制、動力機制等,決定了創業創新要素資源能否有效配置和有序流動;四是環境維度,主要包括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營商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文化環境等。概言之,就是“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機構或要素+結構+機制+環境”。

    依據上述4個維度,營造“雙創”生態系統首先要大力集聚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資源,加強創業創新教育。其次要優化要素結構,重點是要加大對初創企業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支持高速成長創業企業發展,著力提高創業創新企業的比重。三是要建立聯動機制,重點是要推進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間的技術要素流動。四是要營造良好的環境,重點要建立審慎包容的監管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創業服務平臺等建設。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