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自動化行業毫不例外的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出現了明顯的不景氣的局面,而作為自動化市場中的新興領域——機器視覺,也無疑不能幸免。甚至有人說,由于金融危機對汽車市場的嚴重打擊,而汽車市場恰恰是機器視覺技術應用的最廣泛和最成熟的領域,因此,機器視覺市場受到的金融危機的波及更為明顯。然而,我們必須辯證的看待問題。既然是危機,就必然是“危”中有“機”,尤其是對機器視覺這個新興行業來說,更是有著廣泛的可挖掘的發展空間,那么,在目前嚴酷的市場環境下,機器視覺企業如何在危機中夾縫而生成為了目前大家關心的問題。此期“運動控制與機器視覺”專欄,將與您一同探討危機下機器視覺市場的發展。
內憂和外患
其實就算沒有金融危機,機器視覺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也是有著諸多問題的。由于機器視覺進入中國市場較晚,導致很多中國企業還沒有完全意識到機器視覺所能為他們帶來的真正效益。多數企業仍然過度關注視覺檢測手段一次性成本的投入,而不是用發展的眼光來計算得失。這也許是機器視覺市場在中國發展的最大瓶頸。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隨著企業對高品質、高效率的要求,以及中國人力成本的進一步提高,‘Made in China’要從“中國制造”轉變成“中國智造”,那么中國制造工業必須加快提升自己的自動化程度,機器作業代替人員操作已成為市場優勝劣汰的必然選擇那么,除了這個最根本的問題之外,金融危機究竟會對中國機器視覺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呢?筆者認為,國內機器視覺市場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面臨著內憂和外患的雙重困難。我們先來談內憂。首先,隨著國外企業頻繁進駐中國,競爭日趨激烈,國內企業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卻存在著機制不完善,本身及周邊配套的整體技術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在用戶中造成不良影響,因而流失客戶,這嚴重制約了國內企業的發展。其次,隨著產品精度和質量合格需求的與日俱增,市場對機器視覺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應用的根本在于技術的成熟和操作的易用。與國外的機器視覺產品相比較,中國本土企業起步較晚,制造的產品只局限在一些簡單的應用,不足以應付現場復雜的檢測要求。第三,客戶在學習和使用系統進行二次開發的時候,國外的一些產品要遠遠簡單于國內產品。客戶很難從實際應用的角度選擇國內的視覺產品。此外,由于近幾年國內機器視覺發展較快,出現了大家一哄而上的局面,很多從業人員從未經受過正規培訓便從事應用開發,并為用戶提供咨詢。因此筆者認為:中國并不缺少機器視覺的應用市場,所缺少的一是熟練掌握機器視覺技術和應用的人才,二是很多行業對機器視覺產品缺少正確認識。
我們再來談談外患。美國嚴重的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的經濟危機,從而導致中國的出口貿易大幅下滑,全球的經濟危機迫使各國采取措施自保,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從而延長了經濟復蘇的時間。國內的機器視覺客戶群多為外資,合資企業或對質量要求嚴格的出口導向型企業,而此類企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較大。大家都縮小開支,這勢必會影響到機器視覺企業的發展。而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的內需導向型企業對機器視覺的認知不足,雖有需求,但對系統性能參數要求過高,而對價格承受能力過低,這造成了需求較多,成交較少的尷尬局面。
“危”中有“機”
在如此困難的形勢下,如何逆流而上是每一個企業思考的問題。然而就像馬云說的,大象踩不死螞蟻,只要我們躲得好。我們很欣慰的看到,很多機器視覺企業正在開始逐步的制定應對危機的對策。其實,只要仔細分析,就不難看出,雖然整個大環境正處在“危”中,但是依然可以尋覓出很多潛在的發展空間。
很多人都說,這次的危機正好是給企業一個喘息和進步的機會。的確如此,越是在這樣困難的時候,企業越是應該要把產品做精、做細,在保證產品質量和性能的同時,拓展新的市場空間。簡單易用、性能靈活、性價比高且符合市場發展需求的產品必然可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除此之外,更應該注重產品的跟蹤服務。不能簡單的理解為銷售給客戶的是產品,應該逐漸上升為為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由被動提供方案轉為主動提供,配備專業的技術隊伍與客戶保持密切的溝通和交流。更加注重產品銷售環節的末端服務,這才是應對危機的有力法寶!第三,在強化傳統行業客戶的同時,開拓新的行業。尤其是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的節能減排、軌道交通、太陽能、風能等新興領域,金融危機促使了這些行業的大力發展,這樣看來,也會帶給機器視覺領域新的發展機會。同時,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波及全球,導致很多歐美企業為了尋求更多的利潤,減少成本,把加工制造部分放到了中國,這無疑也是機器視覺市場的絕好機會。
綜上所述,機器視覺市場在中國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在穩固發展的同時,加強提高企業自身的素質和實力,對企業資源進行重新調配,相信,國內機器視覺市場一定可以挺過這個難關!困難下的優化調整,必然帶來日后的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