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案例 >> 案例首頁

    案例頻道

    國產DCS系統在火電600MW機組上的首次應用設計
    • 企業:     領域:電源     行業:安防    
    • 點擊數:2884     發布時間:2005-08-01 16:04:20
    • 分享到:



    1 引言

        2004年6月16日,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陜西國華錦界煤電項目4X600MW火電機組DCS招標中中標 ,承接陜西國華錦界煤電項目4X600MW火電機組分散控制系統(DCS)項目。#1機組計劃將于2006年底前投運,這將是我國首次采用國產DCS系統投運的第一臺600MW火力發電機組,這也將成為我國工控領域推進國產華進程的重要里程碑。

    2 項目概述

    (一) 鍋爐
        亞臨界參數Π型控制循環汽包爐,一次中間再熱、單爐膛、四角切圓燃燒方式、燃燒器擺動調溫、平衡通風、固態排渣、全鋼懸吊結構、緊身封閉布置的燃煤鍋爐。

        制造廠:上海鍋爐有限公司
        鍋爐最大連續蒸發量(BMCR):     2093t/h 
        過熱器出口壓力(BMCR):      17.5MPa(a)
        過熱器出口溫度(BMCR):      541℃
        再熱蒸汽流量(BMCR):   1743.3t/h
        再熱器進/出口壓力(BMCR):  3.96/43.78MPa
        再熱器進/出口溫度(BMCR):  331/541℃
        給水溫度(BMCR):    277℃
        排煙溫度(BMCR):    135℃
        鍋爐效率(BMCR):    93.45%
        制粉系統采用中速磨煤機冷一次風機正壓直吹式系統設計,每臺爐配備6臺中速磨煤機,其中一臺備用。
        煙風系統按平衡通風設計。空氣預熱器系三分倉轉子回轉式,因此分為一次風、二次風和煙氣系統。一次風系統設兩臺50%容量的動葉可調軸流式一次風機,二次風系統設有兩臺50%容量的動葉可調軸流式送風機,煙氣系統設有兩臺50%容量的靜葉可調軸流式引風機。

    (二) 汽輪機

        亞臨界、一次中間再熱、單軸、三缸四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輪機,汽輪機具有七級非調整回熱抽汽,汽輪機額定轉速為3000轉/分。

        制造廠:上海汽輪機廠
        額定功率:     600MW
        最大功率:     667.2MW
        額定轉速:     3000rpm
        主汽門前壓力(VWO):  16.67Mpa(a)
        主汽門前溫度(VWO):  538℃
        再熱汽門前溫度(VWO):  538℃
        額定排汽壓力(VWO):  15kPa(a)
        冷卻水溫度(VWO):   20℃

        熱力系統除輔助蒸汽系統外,其余系統均為單元制。主蒸汽、再熱蒸汽冷段及熱段管道均采用2-1-2連接方式;抽汽為7級非調整抽汽;給水系統采用單元制,每臺機組配置三臺50%容量的電動調速給水泵,各給水泵前均設有前置泵,三臺電動調速給水泵組互為備用,設有三臺高壓加熱器采用大旁路系統;凝結水系統設兩臺100%容量立式定速凝結水泵,三臺低壓加熱器,一臺軸封冷卻器,一臺內置式除氧器,一臺300m3凝結水貯水箱,兩臺凝結水補充水泵和一臺凝結水輸送水泵,其中兩臺凝結水補充水泵一臺運行,一臺備用。高壓加熱器采用逐級串聯疏水方式,最后一級至除氧器,每臺高加均設有至凝汽器的事故疏水;低壓加熱器采用逐級串聯疏水方式,7號低加疏水至凝汽器,每臺低加均設有至凝汽器的事故疏水。
        汽機采用高低壓串聯2級旁路系統,旁路系統容量為30%B-MCR;本工程旁路系統為簡化旁路,僅在機組啟停時使用。

    (三) 直接空冷系統

    本工程為機械通風直接空冷系統,設有56臺冷卻風機。

        制造廠:德國GEA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輔機循環冷卻水系統,四臺機組共設有六臺輔機循環冷卻水泵,為擴大單元制供水。

    (四) 發電機

        型式:3相、同步、水-氫-氫冷卻方式、靜態勵磁
        制造廠:上海電機廠
        額定功率:       600MW
        額定電壓:       20kV

    (五) 熱控系統

        熱控系統采用和利時公司的第四代DCS產品HOLLiAS-MACS系統。

    3 工程的系統設計

        根據陜西國華錦界煤電項目4×600MW火電機組(1#、2#機組)分散控制系統《合同》及《技術協議書》,本套DCS系統軟件和硬件配置如下:

    (一) 系統結構設計
    1. 項目規模
        現場I/O信號數量如下:


    2. 軟件結構:
        基于WINDOWS操作平臺的HOLLiAS-MACS實時監控軟件 + 輔助工具軟件

    3. 硬件結構:
        操作員站 + 服務器(冗余)+ 主控FM801(冗余)+ FM系列采控模件

    4. 硬件設備:
    (單元機組:2100x800x650mm機柜共65面,其中8面在就地)
        I/O站模件柜---28個;I/O站端子柜---28個;配電柜---2個;主機柜---2個;
        繼電器柜---3個;MFT跳閘柜---1個;接地柜---1個; 
        操作員站---5套;工程師站---1套;通訊站---2套;網關機---1套;
        系統服務器---2套;歷史數據站---1套;
        工程師臺---1個;操作員臺---2個;值長臺---1個;打印臺---5個;
        (公用系統:2100x800x650mm機柜共11面,其中4面在就地)
        I/O站模件柜---4個;I/O站端子柜---4個;配電柜---1個;主機柜---1個;
        繼電器柜---1個;系統服務器---2套;通訊站---1套;
        空冷系統共配置4對獨立的控制器和相關模件,系統機柜布置在汽機房A排外空冷系統配電間內,配電間內布置有10KV/400VAC變壓器及400VACK開關柜、380VAC變頻器,和利時HOLLiAS-MACS系統提供的系統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完全可滿足環境要求。

    (二) 網絡結構設計

        該工程DCS系統采用傳統的Client/Server或客戶/服務器模式體系結構,控制管理網絡采用兩層結構,星型連接,控制網絡雙冗余配置。控制網絡和管理網絡的分離有利于將交換機設備故障風險分散,同時大大減少了數據處理量和網絡上的擁塞。
        該系統建立在C/S結構通用的以太網絡上,在小范圍里的網絡環境中,局域網之間再通過專門服務器提供連接和數據交換服務。這種結構的優點就是客戶端響應速度快,數據庫真正的統一,對DCS系統相對固定的用戶群來說,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強。
        單元機組空冷系統4臺現場控制站布置在現場,采用100M以太光纖聯入系統;公用系統2臺循環水泵房遠程控制站也采用100M以太光纖聯入系統,網絡實際結構示意圖如下:


    (三) 四節點集群(Cluster)系統設計

        集群系統方案的設計目標是支持4節點的cluster,在實現時以每兩個節點加相應存儲設備和交換設備構成一個工作單元。每個工作單元由兩臺獨立的2路服務器組成的服務器作為一個冗余的主機工作。每臺服務器有兩塊光纖通道卡,分別連接到兩個光纖通道的switch上。每個節點只要有一個服務器能正常工作,整個系統就能正常工作,因此這種配置方案是冗余的,防止單點失效。
        各節點服務器,可以支持4路Pentium Xeon CPU并行處理。每臺服務器上插四塊千兆網卡,其中兩塊連接至現場控制站端高速交換機(可以是帶千兆以太網口的交換機),另兩塊連接到操作員站端(客戶端)的高速交換機上,為客戶端的訪問提供連接服務。做為服務器彼此之間的數據交換用,稱之為SAN(Server Area Network)交換機。

        在實際工程中,兩個冗余的節點分別對應鍋爐側和汽機側的現場控制站單元,實現負載均衡(Load Balance),提高系統性能和安全性。負載均衡的主要考慮點:
        1、 多臺服務器為對稱方式,每臺服務器都具備等價的地位,都可以單獨對外提供服務而無須其他服務器的輔助。然后通過負載分擔技術,將外部發送來的請求均勻分配到對稱結構中的某一臺服務器上,而接收到請求的服務器都獨立回應客戶機的請求。
        2、 將大量用戶的并發訪問分別在到多個節點機上并行處理,縮短用戶等待響應的時間,系統的處理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夠接受更多用戶的并發訪問。客戶機申請數據庫連接時,由數據庫自動分配連接到哪個節點上,實現這種方式的負載均衡不需要修改已有的應用程序。
        3、 將單個用戶重負載的運算分擔到多個節點機上做并行處理,每個節點機有多個CPU,也做并行處理,處理結束后,將結果匯總,返回給用戶。即將一個大的用戶查詢分擔到多個節點上,由多個線程來并行處理,然后再將結果合并,顯示給用戶,系統處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4、 高可用性:高可用性意味著最大化的服務器開機時間,也就是最小化的服務器計劃外的停機時間,從而可以很好地保護關鍵性數據、提高生產效率。
        在考慮按照鍋爐側和汽機側劃分服務器集群方案時,同時也考慮了鍋爐和汽機之間的變量引用問題,所以在現場控制站端的網絡為一體式,使集群服務器之間的網絡變量引用易于通過系統軟件組態方式實現。
        所以,高性能服務器集群系統解決方案是一個true cluster系統,當一臺節點機出現故障時,其他節點機仍舊可以正常工作,客戶機的訪問不會中斷。

    (四) 工程數據庫設計

    整個系統工程包括八個子工程:
    1、 COMM1:通信站工程,用于吹灰、爐管泄漏、CEMS、空調系統通信設備的接入;
    2、 COMM2:通信站工程,用于DEH、廠用電、發變組系統通信設備的接入;
    3、 COMM3:通信站工程,用于IDAS、發電機勵磁系統通信設備的接入;
    4、 QBDB1:1#機組數據庫工程,用于1#機組監控數據接入;
    5、 QBDB2:2#機組數據庫工程,用于2#機組監控數據接入;
    6、 QBDB3:公用系統數據庫工程,用于公用系統監控數據接入;
    7、 QBDB4:趨勢、報警服務器工程,用于整個DCS系統的趨勢記錄、報警檢測、時間服務;
    8、 QBDC:操作員站圖形工程,用于操作員站進行監視、操作;

    (五) 系統對時結構設計
        DCS系統的對時結構直接決定了系統SOE信號的精度,該設計方案能夠解決由于SOE信號從屬于不同的控制器而帶來精度誤差偏大的問題。精確的對時系統配置框圖和原理框圖如下:


    系統校時流程:
    1、 GPS天線收到時間信號。
    2、 從串口上發到FM197校時集線器中。
    3、 FM197校時集線器發到系統時間服務器中。
    4、 時間服務器定時或在本機時間改變時在網內廣播校時包。
    5、 設置同時間服務器同步的客戶機收到校時包后改變本機系統時間。
    6、 客戶機開始運行系統時向時間服務器請求校時。

    系統校時特點:
    1、 控制系統校時收發以網絡傳遞為主
    2、 SOE關鍵快速時鐘校對以硬接線發妙脈沖為主,保證站間SOE時鐘誤差≤1ms
    3、 采用校時集線器接受GPS時鐘信號,給DCS時鐘服務器、SIS系統及其他設備同時進行校時
    4、 網絡校時時鐘服務器唯一設置

    (六) 系統供電與接地設計
        單元機組和公用系統各自分別含有一套配電柜,為每個機柜和其它用電設備供電。配電柜接受兩路來自廠用保安段電源和UPS電源,包含為每路用電設備提供獨立保險開關,配有專用的交流冗余切換裝置,具體設計見下圖:配電柜的設計。公用系統配電柜的輸入電源分別取自1#和2#機組配電柜,經過交流切換后的兩路電源為輸入電源,保證任何機組的檢修與公用系統無關。
        電源切換裝置核心設備為施耐德快速動作接觸器。當A路有電時,A路給設備供電,當A路失電時切換為B路供電,切換時間不大于20ms,可以保證負載正常工作。切換后的電源主要給通訊站、打印機、大屏幕、SIS等設備供電。切換裝置原理及經過切換裝置供電的圖如下面所示:


        由于現場控制站的控制器工作電源為24VDC,而I/O站的直流電源是通過反向截止二級管1:1均流冗余的,只要有一路有電,冗余的主控就可以正常工作。單元機組服務器可以接受兩路220VAC電源,故現場控制站和服務器是雙路供電。每臺操作員站和工程師站單獨配置了小型UPS,如下圖所示:


        接地方案是:凡事有光纖隔開的設備組單獨接地,如公用系統、遠程站等,系統接地要求是整體懸空,一點接地,接地點設在DCS機柜側,接地電阻不大于4歐姆,不需要單獨得接地樁,可以接在電廠得接地網上,但接地點半徑5米內不應有其它大電氣設備的接地點。接地線為銅質多芯線,支線線徑不小于12mm2,主干線徑不小于36mm2


    遠程I/O的供電與接地

        由現場附近的熱工電源盤供給,或由布置于控制室里的DCS電源柜供給。為保證遠程I/O柜內各采集模塊的電源穩定,電源經過UPS電源穩壓后供給,該路電源失去時UPS仍可保證遠程I/O能正常工作一段時間。
    遠程I/O柜布置于現場,離控制室里的DCS系統接地柜的匯流總排較遠,因此遠程I/O柜的地就近接入現場的地網。遠程I/O的安全地、屏蔽地和邏輯地在柜內一點匯流后作為接地點,該接地點由專用的接地電纜接入現場地網,接地電阻要求不大于4歐姆。

    4 熱控系統的設計

    (一) 控制功能

       
    工程套DCS系統監控功能包括數據采集系統(DAS)、模擬量控制系統(MCS)、爐膛安全監控系統(FSSS)、順序控制系統(SCS)、汽機空冷控制系統(ACC)、旁路控制系統(BPC)及電氣控制系統(ECS)等。

    FSSS控制功能

        FSSS控制系統主要包括鍋爐自動吹掃邏輯、油檢漏試驗程控邏輯、MFT動作及首出邏輯、OFT動作及首出邏輯、冷卻風系統的保護聯鎖和24個油角的點火程控啟、停等等,各功能均有專用的操作、指示面板。

    CCS控制功能

        CCS負荷管理中心對設定負荷指令進行限速、限幅、閉鎖增減等處理后得出實際負荷指令。同時也可實現RB、一次調頻、風煤交叉等功能。自動發電控制(AGC)以機爐協調控制方式為基礎,可接受電網發來的負荷指令,快速響應電網負荷的需要。CCS控制功能的主要設計如下:

    一、CCS機組負荷指令ULD

    1、ULD的產生
        設有機組主控手自動站。自動時負荷指令來自AGC(通過RTU),手動時,負荷指令由操作員給出。自動或手動產生的負荷指令經高、低限幅和速率限制后,并行地送往汽機主控和鍋爐主控以及其它系統。

    2、調頻控制
        當操作員選擇“轉速控制方式”時,控制汽機轉速以維持系統頻率。這時機組負荷指令自動跟蹤汽機實發功率以避免出現擾動。在調頻瞬間過去后,系統返回AGC控制時無擾動。

    3、高低限幅
        高低限可調。當機組負荷指令達到高限或低限時,被阻止進一步增加或減少,并報警。

    4、機組負荷指令變化率
        正常工作時,機組負荷指令受最大變化率的控制。此上限值由操作員可調。負荷變化率的預設值暫定如下:

    (1)正常負荷變化率

        a.變壓運行時為2.5%/分;
        b.定壓運行時為3%/分;
        c.正常負荷變化允許持續5分鐘,然后保持5分鐘。

    (2)最大負荷變化率
        a.變壓運行時為3%/分;
        b.定壓運行時為5%/分
        本設計采用限制變化率為 0的手段實現負荷指令的閉鎖加、減和保持功能。當機組負荷指令確已受到升、降速率限制時,有相應的確保安全措施并報警。

    5、輔機故障減負荷(Runback)
        當兩臺引風機中突然有一臺跳閘,僅一臺維持運行時,而這時機組負荷指令ULD又大于單引風機所能承受的負荷時,發生引風機RB。相似的有送風機RB、一次風機、給水泵RB。當RB產生時,機組將由機爐協調控制方式轉換到機跟爐方式,同時切除若干鍋爐燃燒器。

    6、設備能力對機組負荷指令的限制

    在下列情況下閉鎖負荷增:
    (1)汽機調門位置在最大;
    (2)機組指令比實發功率大一定值;
    (3)機前壓力比設定值低一定值(暫定1MPa);
    (4)爐膛壓力比設定值低一定值;
    (5)爐膛壓力比設定值高一定值;
    (6)機組指令被上限幅。

    在下列情況下機組負荷指令閉鎖減:
    (1) 機前壓力比設定值高一定值;
    (2) 實發功率比機組指令高一定值;
    (3) 給水流量比設定值高一定值;
    (4) 爐膛壓力比設定值高一定值;
    (5) 爐膛壓力比設定值低一定值;
    (6) 機組負荷指令被低限幅;
    (7) 汽機調門開度在最低點;
    設有Go/Hold按鈕,當按下Hold時,同時閉鎖增和減。

    二、汽機主控TM

    汽機主控系統的目的是建立汽機閥位指令。
    1、協調方式下的汽機指令
        遵循如下模型:
         汽機指令=ULD+(MWe-Tpe)+∮(MWe-Tpe)
         ULD――機組負荷指令
         MWe――機組負荷指令減去實發功率
         TPe――機前壓力設定值減去實際機前壓力

    2、汽機跟蹤方式下的汽機指令
        鍋爐主控在手動,汽機主控在自動,汽機主控用來控制機前壓力,這屬于汽機跟蹤方式,用機前壓力偏差的比例積分作用實現。鍋爐指令作前饋的基本信號,此信號被機前壓力設定值除作為最終前饋,機組指令跟蹤實發功率。

    3、鍋爐跟蹤方式下的汽機指令
        鍋爐主控在自動,汽機主控在手動,操作員在汽機主控器上設置汽機閥位指令,這屬于鍋爐跟蹤方式,用機前壓力設定值作為最終前饋。機組指令跟蹤實發功率。

    4.基本方式下的汽機指令
        這時鍋爐和汽機功能獨立,鍋爐主控和汽機主控均在手動,可分別改變鍋爐和汽機的負荷。

    5.機前壓力設定值的形成
        機前壓力設定值由操作員在操作員站上用TPSP給定器給定,但在基本方式下,跟蹤實測機前壓力。當操作員選擇變壓運行方式時,TPSP給定器跟蹤ULD對應得F(x)函數,函數關系參見汽機廠提供的熱力系統平衡圖,其變化率受限。從TPSP給定器送出的信號經高低限幅和限速后作為最終機前壓力設定值。如果希望機前壓力設定值不再變化,操作員可按動操作員站上的機前壓力Go/Hold按鈕。

    6.自動升負荷方式
        在變壓運行被選定后,操作員可以選擇三種方式升負荷:

    (1)固定閥位/可變壓力方式
        操作員將汽機調門置于某一固定位置,系統在升負荷過程中,主汽壓力按F(x)規律升壓至額定值,負荷升至85%時,主汽壓力設定值為定值,汽機調門無擾動地開始調節。

    (2)固定閥位±10%調節
        在升負荷至85%期間,為了響應機組負荷波動和保證頻率穩定,汽機調門可在±10%范圍調節。

    (3)程序方式升負荷
        在低負荷情況下(<25%負荷),保持主汽壓力在一低壓設定值,調節汽機調門去滿足負荷指令,負荷上升至25%時,以方式(2)運行,負荷增至85%時,系統轉為全定壓方式。

    7.與DEH接口

    (1)DO,CCS:ASKDEH           CCS請求控制汽機。
    (2)DI,DEH:REMOTE           DEH可由CCS控制。
    (3)DI,CVS:SLIDE             汽機調門在滑壓位置。
    (4)DI,DEH:TRIPPED           DEH跳閘。
    (5)AO,CCS:TURBLO           CCS對DEH的調門指令。
    (6)AI,MW1、MW2:TODEH     由DEH來得實發功率信號。
    (7)AI,TURBLO:REF            高壓調門反饋參考信號。
    (8)AI,TURBPOS:LIMIT         汽機閥位上限。
    (9)AI,SI3710                     汽機轉速。
    (10)AI,LDRATE     汽機負荷速率上限。

    三.鍋爐主控BM

    鍋爐主控系統的目的是產生燃燒率指令,以控制燃燒。
    1.協調方式下的鍋爐指令
    遵循如下模型:                      
    鍋爐指令=FFULD+△+∮△
         FFULD :目標負荷前饋信號
         △ :能量偏差信號
          :調速級后第一級壓力
          
          P1:汽包壓力
          PT:主汽門前壓
          PS:主汽門前壓力設定值
           CK:汽包等的儲熱系數

    2.鍋爐跟蹤方式下的鍋爐指令
        鍋爐主控在自動,汽機主控在手動,ULD以實際負荷代替,用來作機組燃燒率的前饋指令。除此之外鍋爐指令遵循的模型與CCS 方式相同。

    四.MCS控制功能

    MCS功能主要完成對調節設備的控制和多套自動調節回路,主要模擬量控制包括了:

        送風機控制FDF
        爐膛壓力控制IDF
        一次風機控制RAF
        給水控制FW
        主汽溫度控制SH
        再熱汽溫控制RH
        磨煤機負荷控制
        球磨機出口溫度控制
        除氧器水位DA
        輔助系統控制等等

    SCS控制功能

         SCS功能主要完成機組輔機、加熱器及各種閥門的操作、聯鎖、保護及程控等控制功能。

    ECS控制功能

        ECS功能除了完成對斷路器的控制外,還對廠用電切換裝置、機組勵磁裝置及同期裝置等電氣設備進行操作控制。

    ACC控制功能

        ACC功能主要完成機組空冷系統的監控,該機組空冷系統共配置56臺冷卻風機及其配套閥門、變頻調速控制器等設備。56臺冷卻風機共分為8組,每組均可實現程控啟、停順控,機組空冷系統可實現功能組級程控啟、停;ACC可根據機組負荷、環境溫度控制汽機背壓在允許范圍內,通過控制空冷凝汽器的風機轉速實現汽機背壓的控制;空冷系統排汽背壓、凝結水溫度控制也由ACC功能完成。

    (二) 控制分站

        該DCS項目單元機組控制站28個,公用系統控制站4個。各控制站功能分配按以下原則進行:1、在機組工藝系統機、爐、電分開的基礎上,以工藝系統為主,結合控制功能的原則分站。2、考慮各現場控制站負荷相對均勻的原則。3、考慮機組設備互備、承擔總負荷百分比等情況,考慮危險分散的原則。4、機組互備的設備控制分在不同的控制站,MCS調節中多個執行設備維持同一參數時可放在同一個控制站里。5、SOE點與控制邏輯點分開,機組重要設備狀態點SOE記錄為單獨提供的測點。初步分站配置如下:
        單元機組:共28個控制站
        FSSS功能站:共6個控制站
    10站包括:鍋爐保護,爐側SOE和爐側部分DAS點
    11站包括:A、B層油系統控制
    12站包括:C層油系統控制及煤火檢、助燃系統,爐側部分DAS點
    13站包括:#1、2磨煤機系統
    14站包括:#3、4磨煤機系統
    15站包括:#5、6磨煤機系統
        鍋爐側控制站:共6個控制站
    16站包括:協調控制系統,燃料控制,風煙系統調節
    17站包括:A側風煙系統
    18站包括:B側風煙系統
    19站包括:鍋爐對空排放、鍋爐疏水系統,爐側部分DAS點等
    20站包括:連排流量調節,燃油壓力,磨煤機控制
    21站包括:爐減溫系統,給水系統,
        汽機側控制站:共8個控制站
    22站包括:機側給水除氧系統,高低加系統,
    23站包括:A電動給水泵系統,再熱冷段系統
    24站包括:B電動給水泵系統,軸封系統,本體預暖系統
    25站包括:C電動給水泵系統,工業水系統,汽機疏水系統
    26站包括:A凝結水泵系統,凝結水調節系統,汽機油系統,抗燃油系統
    27站包括:B凝結水泵系統,
    28站包括:汽機抽汽系統,低壓缸噴水系統,,輔助蒸汽系統
    29站包括:旁路控制系統,SOE和機側部分DAS等
        電氣系統控制:共4控制站
    30站:發變組、同期裝置及AVR調節
    31站:柴油機、直流系統、UPS及外圍斷路器等
    32站:電氣A段斷路器
    33站:電氣B段斷路器
        空冷系統:共4個控制站(布置于空冷配電室)
    34站:14臺冷卻風機及相關空冷系統設備
    35站:14臺冷卻風機及相關空冷系統設備
    36站:14臺冷卻風機及相關空冷系統設備
    37站:14臺冷卻風機及相關空冷系統設備
        公用系統:共4個控制站
    38站:電氣公用系統與#1(#3)機組聯系的廠用電開關等設備,A、B空壓機系統
    39站:電氣公用系統與#2(#4)機組聯系的廠用電開關等設備,C、D空壓機系統
    40站:A、B泵系統 (布置于輔機循環冷卻水泵房)
    41站:C泵系統 (布置于輔機循環冷卻水泵房)

    5 結束語

        火力發電機組主要燃用大量煤炭,同時,也耗用大量水資源。常規濕冷火電廠全廠耗水量按設計裝機容量計算,每百萬千瓦約為一噸每秒。按年運行8000小時計,年耗水量約3000萬噸,可供一座中型城市50萬居民的生活用水。如果火力發電廠汽輪機采用空氣冷卻系統作為冷源,其耗水量僅為常規濕冷火電廠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國水資源相對匱乏,特別在煤炭儲量比較集中的地區更是短缺,在我國西北的缺水富煤地區興建煤礦坑口電站,特別適合發展這種節水、高效、低排放的空冷機組,以滿足電力持續增長的需求,實現“西電東送”戰略規劃并節省日益寶貴的水資源,利于實現西北電力與環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自2001年國內首次采用直接空冷系統的山西交城義旺電廠6 MW機組投運以來,大型機組機械通風直接空冷系統目前在國內還沒有運行機組,但由于其投資少、防凍性能好的特點,近年來在國內有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陜西國華錦界煤電工程4×600MW機組是國內首批采用機械通風直接空冷系統的大型機組,和利時公司在該機組DCS工程實施中將不斷總結經驗,為在嚴重缺水地區采用大容量空冷機組積累成功的案例,同時樹立一個DCS監控系統的樣板工程,為我國火電行業的全面和諧發展做一點貢獻。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