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案例 >> 案例首頁

    案例頻道

    基于INDICS平臺的高端電器連接件智能裝配工廠
    • 企業:     領域:工廠信息化     領域:工業互聯網    
    • 點擊數:2050     發布時間:2020-05-08 11:51:44
    • 分享到:

    1 項目背景

    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高端連接器、繼電器和組件電纜的專業研制、生產骨干企業之一。在信息化方面,ERP系統、OA、PDM、CAD、CAE、CAM、CAPP均早有實施,2014年引進了西門子PLM系統,目前正在推進MES系統的應用。在自動化方面也已布局。

    但是高端電器連接件智能裝配工廠還存在一些不足,具體需求如下:

    (1)跨地域資源協作水平低。企業資源的利用,庫存、產能調用僅可考慮本地事業部資源,不能有效地利用訂單等數據驅動,合理地協同資源和產能。

    (2)跨事業部、跨客戶與供應商的協同研發缺乏手段,效率低下。企業無法實現跨平臺的流程協同和可視化,協同研發周期長、效率低、質量不高。

    (3)企業生產計劃排產按照無限產能開展,排產準確率低。企業排產計劃結果需經過人工調整,計劃合理性需人工優化。

    (4)大量設備、生產過程數據未被有效利用。企業設備數據、生產信息未進行整合、利用,很難為企業的業務優化提供依據。

    (5)虛實結合協同制造需求迫切。企業需要應用仿真工具和實時數據遠程監控平臺,搭建從事前仿真優化、事中監控、事后優化的閉環透明管控模式。

    2 整體方案架構

    項目總體實施方案包括云端應用、有限產能計劃、數據采集及SMARTIOT應用VR產線模擬/AR裝配指導開發、實施,PLM、MOM、TIA、自動化設備及物流系統集成及實施。

    43.jpg

    圖1 整體方案架構圖

    應用INDICS平臺構筑航天電器智能制造樣板間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生產計劃、BOM/工藝數據、企業運行數據三條主線,整體構建航天電器基于云平臺的智能工廠。其中包含:以生產計劃為核心驅動的產業鏈生產制造流程、以BOM/工藝數據為核心驅動的企業研發流程、以企業運行數據為核心驅動的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流程。

    3 項目實施

    (1)自動化產線建設

    開展接觸件加工區、外殼合件組裝區、基座合作組裝區及總裝區相關自動化產線建設。產品零部件來料通過AGV小車轉運到上料工位,生產加工時產品放置在輸送載盤上,工站之間通過皮帶輸送線運送到各個工站及倉庫中,每個載盤上配置有RFID芯片,用于產品的身份識別及工藝路線的確認。

    (2)PLM、MOM及TIA建設

    PLM:開展Teamcenter,NX等系統升級,建立在PLM數據管理統一平臺下的設計制造協同體系、研發生產的高效運行模式、研發生產的管控流程。

    MOM:通過SIMATICIT的實施,圍繞產品智能制造過程中生產數據的采集與跟蹤、質量控制、生產監控以及物料管理等需求,建設精密電子元器件智能制造車間生產運營管理環境。

    TIA:結合MOM上層功能以及INDICS、SMARTIoT、生產線、工站、立庫、SCADA系統的整體功能需求,建立車間互聯互通的網絡結構,實現主控PLC對生產線輸送的控制及綜合監控。

    (3)云制造平臺建設內容

    • CRP云資源計劃

    基于INDICS平臺,實施CRP云資源計劃,實現從INDICS平臺接收訂單需求、生成銷售訂單、支撐開展有限產能計劃排程、平衡產能、整體實現線上線下業務閉環管理,增強生產計劃功能,為企業生產管理提供科學的管理手段。

    44.jpg

    圖2 CPR排程優化

    • CPDM云設計工藝協同

    應用智能設計與仿真技術、模塊化設計、協同設計等新技術,圍繞產品系列設計,實現項目管理、產品數據管理、審簽管理及BOM管理等功能,提供基于三維可視化技術文件傳遞、管理平臺,提高協同研發效率及質量。

    45.jpg

    圖3 CPDM云端設計工藝協同

    • 工業大數據分析應用

    工業大數據分析應用突破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能裝備、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通過工業物聯網網關SMART IoT采集生產現場實時設備、生產數據,實施質量工藝優化分析、產線設備管理、關鍵設備預防性維護、運營分析等四類大數據分析應用,為工藝優化、設備及工裝預防性維修維護、企業計劃、銷售、采購等提供優化決策依據。

    46.jpg

    圖4 產品質量工藝分析

    47.jpg

    圖5 關鍵性設備預防性維護

    • VR虛擬工廠及產線仿真

    應用VR技術搭建產品裝配車間虛擬工廠,對廠房、產線、物流進行建模,實現對電連接器組裝產線及裝配過程模擬,實現遠程透明管控、運維,實現設備利用率等仿真,為物流設計優化,節拍計算、產線均衡等提供依據。

    48.jpg

    圖6 VR產線仿真

    • AR裝配指導

    基于AR增強虛擬現實技術,實現外殼合件人工組裝工位的AR裝配指導,快速指導操作員進行裝配作業,有效防錯,提高裝配操作質量。

    4 項目成果

    (1)首創基于云平臺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首創基于INDICS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面向航天電器應用需求,通過線上開展與供應商、客戶的在線研發協同、供應鏈協同、資源計劃協同及工業大數據分析,線上形成產品訂單,驅動線下基于訂單的生產和工程,并推進線下工藝、質量優化。

    (2)首創“設備上云、產線上云”新模式

    應用工業物聯網網關SMART IoT,開展設備數據、產線運行數據、運營狀態數據實時上云,實現數據驅動的設備運營;通過CRP、CMOM系統,開展智能排產,開展企業運營、產線生產及設備數據的實時處理、分析,支持產線生產計劃、質量、工藝優化,實現產線上云。

    (3)打通數據鏈條,推進企業智能生產

    建設以數據為驅動的基于INDICS平臺的智能工廠,實現價值鏈全貫通,數據鏈全過程流轉,經營管控、研發、生產業務全覆蓋。

    49.jpg

    圖7 企業業務流程數字化集成

    (4)打通企業全價值鏈,初步形成產業生態

    通過構建基于云制造協同平臺的航天電器智能制造系統,實現面向高端電器連接件制造的需求、研發、生產規劃、制造執行、智能服務等跨企業價值鏈環節全貫通。

    5 實施效果

    基于云平臺的高端電器連接件裝配智能工廠建設完成后,形成符合高端電器連接件“多品種、小批量、按單生產”特點的網絡化協同制造模式,滿足產品的個性化定制和柔性生產需求,滿足產品設計、工藝、制造、檢測、物流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需求,使企業產能達到50萬件/年,生產效率提高4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21%以上,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3%以上,產品不良品率降低56%,能源利用率提高21%,自動化率提升至60%。

    項目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提升了智能制造關鍵能力。通過建立具備云制造能力的示范車間,構建“虛體+實體”數字化企業和工藝,實現基于模型的企業和數據驅動的企業運營,實現工廠和工藝動態仿真,并通過工業大數據分析優化產品工藝、質量,對設備進行預測性維護。項目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構建的生產計劃、BOM/工藝數據、企業運行數據三條主線,實現了價值鏈橫向、縱向、端到端的無縫集成。

    作者簡介:

    柴旭東,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總架構師。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0年4月刊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